楞严经讲解315:凡夫有凡夫的生活方式,圣人有圣人的生活方式,不一样的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说禅那证位,令住圆定,直趣菩提04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x0550orrr7j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说禅那证位,令住圆定,直趣菩提 04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~!
下星期六跟日,要带两本书来,带《讲义》还有《义贯》下册的两本,也就是二十四、二十五日,那两本书带来,不管看得懂看不懂,就很有份量、很有气质。带来,问说:哇!某某人,你怎么带那两本......是啊!我现在在上《楞严经》。那种成就感就出来了。
好!看1131,底下是要讲这个[卯十一 非有想] 就是本非有想,异成其相。【由因世界,合妄轮回,罔颠倒故,和合异成,八万四千,回互乱想。如是故有,非有想相,成想羯南,流转国土。彼蒲卢等,异质相成,其类充塞。】这一段一定要解释。由因世界,有一类的有情世界,合妄,“合妄”的意思,就是两种虚妄的东西,相凑合在一起,展转互取。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,两种虚妄的东西,混合在一起,因为是合妄轮回,两种虚妄的东西,混合在一起,变成轮回性。罔颠倒故,“罔”就是性罔昧,这个罔颠倒故就是跟圆明妙性互相违背。因为他的性情罔昧,所以,跟这个圆明妙性互相违背。和合异成,两种虚妄的东西和合起来,变成一种东西。八万四千,回互乱想,回互乱想就是同跟异,到底是同,要讲他是相同,还是讲他是异,就很难分,叫做回互。回互,我依着你,你依着我,叫做回互,就是没办法分到底是相同还是相异,很难分。
譬如说:这一对夫妻没有生儿子,那么就抱一个儿子来养,非常疼爱这个男孩,也把他视如己出,这个男孩也非常的孝顺,也是:爹啊!娘啊!叫得很亲。然后他的养父、养母,哎呀!儿子长、儿子短,出去都跟人家介绍,我这个儿子是多么的成材,多么的聪慧,也多么的成长、成熟,多么的会替父母亲着想。讲久了,已经忘记他是养子了,所以就变成,把两种都是虚妄的东西混和在一起,分不清楚到底是同还是异。去外面大家讲:那是你儿子。他也不讲这个是养子,也不会这样讲。就说:是的、是的,这是我儿子。这个例子就比较贴切。如是故有,非有想相,本来就没有什么想,但是异成其相,就是非有想相,成想羯南,这个非有,他要念两次的,这里省略掉了,非有想相成非有想羯南,这样念才对,如果前面说非有想相,成想羯南,那就不对了,就变成两种,怎么可以非有想相,变成想羯南呢?这是不对,所以一定要补上那两个字,就是非有想相,成非有想羯南,这样念才对,所以一定要补上那两个字。翻译的时候,因为省略掉了,省略掉了。
流转国土。彼蒲卢等,异质相成,其类充塞。这个蒲卢就是出自于诗经,就是蜾蠃,蜾蠃负螟子,就是细腰蜂的意思,细腰蜂的出处就是出于诗经,诗经有一段话,外面把他翻译成白话,就是这个意思。就是细腰蜂,它飞飞......穿梭在树林之间,花蜜之间,发现有螟蛉子,这个螟蛉是蛾,会飞的,长大以后,会飞的蛾,大的蛾,它的幼虫会蠕动,幼虫就是......蛾在叶子上产卵,慢慢变成会蠕动的青虫,青虫。那么这个细腰蜂飞飞......就飞......过来,把它(青虫)背负着,带回去它(细腰蜂)的巢穴,诗经上因为是古书,所以他的观察不够入微,就以错误的角度,一直流传到今天。
错误的角度的意思就是说:这个细腰蜂带进螟蛉的幼(幼虫),就是青虫,会蠕动的青虫,带回去,然后就每天念:像我!像我!经过几天以后,一个礼拜,孵化出来的竟然是细腰蜂。这个是诗经上所记载的,而且是完全错误的,这个譬喻不但是错误,而且是违背现在昆虫学的专业知识,包括《楞严经讲义》也错,包括《楞严经义贯》也错,包括印光大师也错,统统是引用这个,是完全错误的。我们现在用科学,或者是用生物学来观察,这个细腰蜂抓住青虫回去巢穴,不是每天念那个:像我!像我!不是这个意思。它是要等细腰蜂的卵孵化,细腰蜂的卵孵化成虫,然后来吃这个青虫,所以带那个青虫是给细腰蜂的幼虫吃的,幼虫吃了以后,营养够了就羽化,慢慢......的长大。最后才会变成细腰蜂飞出来。
古人因为没有仔细的观察,而且又是出自古时候的《诗经》,《诗经》一直流传了几千年,几千年了,所以后来的人,只要类似的东西都会引用,像印光大师也是引用,印光大师的意思就是,譬如说蜾蠃负螟蛉,他意思就是说:我们念佛的人,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......像我、阿弥陀佛,念久了,我们就像阿弥陀佛。他的意思是这样子。当然,这种譬喻是一种方便,但是讲实际上的科学,这是绝对错误的,完全是错误的。因此在这里必须要指正,佛法要回归理性,佛法一定要回归到智慧跟科学,不能盲目的说你来了我就全盘的接受,那是不可以这样子的。哪里讲得过去,哪里讲不过去,那是要弄清楚的。
所以在这里,彼蒲卢等,异质相成,其类充塞。用这个蒲卢来作譬喻,就是两妄相合变成一物,举这个例子是完全错误的。如果说:我们认干爹、干妈、义子、义女,来互相结合变成一个家庭,也可以,或者是义结金兰,你称兄道弟,义结金兰,对不对?这个也说得过去,这个比喻就说得过去,两个虚妄的东西,和合变成一个,本来不是兄弟,但是我们义结金兰,是不是啊!包青天里面,不是那五鼠吗?五鼠义结金兰,那就是结盟变成兄弟。所以,佛法里面,完全要恢复理性,回归智慧,回归科学。学佛的人不能迷迷糊糊,也不能说:古时候的人所讲的就全盘接受。不可以的!
看左边啊![此非有想一类。谓非同卵生,想中传命者,乃二妄相合,展转互取,故有轮回。]这是[罔颠倒属惑,以性情罔昧,]搞不清楚,[与圆明妙性相背,是为颠倒之惑。] [和合异成,八万四千,回互乱想:此依惑起业。异者,将他作自,取异为同,故名和合异成,即业也。此如世间,背亲向义,谬袭他宗,]袭就是承袭,纳就是收,[纳彼从我,]收别人依从于我,[相承继嗣,]翻过来![本无有子,乃称有子,本非是父,竟认为父,同异难分。]很难搞清楚![彼此回互,是为回互乱想。] [如是故有,非有想相,成想羯南,]成想羯南,加两个字,成非有想羯南,[流转国土:此依业感果之相。非有想相,成想羯南者:谓彼此异质,本非有想,欲成其相,但以二妄相合,竟成其想,流转国土。彼蒲卢等,]就是细腰蜂,[异质相成者:蒲卢,亦名踝蠃,]这个念蜾蠃guǒ luǒ,蜾蠃就是我们现在的[细腰蜂也。]很凶的!我曾经在雷音寺,被这种蜂螫到,哇!那个手啊,很严重的!它躲在桌子底下,我当时住在二楼,有一个空旷的地方,在二楼,喝茶的地方,结果在桌子底下筑一个小的巢,在铁皮的上面也有这个巢,师父没有看到,坐着是我不对,去吵到它老人家,我坐着,它就嗡......哇!叮到了,叮到那个指头,立刻就肿......肿得很大!后来就想办法把它赶走,要不然这个细腰蜂会叮到其他的法师。
[《诗经》云:螟蛉有子,蜾蠃负之。螟蛉青桑虫,蜾蠃运泥作房,负桑虫纳其中,咒祝曰:类我类我,七日化为其子。]那么像这样搞的话,我就方便了,我就叫一个法师来,把他眼睛蒙起来,带到我的房间,每天念:像我、像我。七天就有一位慧律法师跑出来,这样就很快活了,这样一来就很快,不用栽培,用念的就可以。这个是错的,完全是错的。佛弟子是可以检讨和检验佛经的,不是说你全盘来,非理性的东西,或者不是、不符合科学的,也硬要说我这样叫做对,那就不好。类我类我,七日化为其子。[桑虫本非有想,欲成蜾蠃之相,因其咒故,遂成其想,是为异质相成。]我认为用干爹、干儿子、干女儿,这个就比较恰到好处,那么蜾蠃的譬喻是不恰当的。[此皆好为诬罔诱取他人财物,纳为己有之报,其类充塞。]
最后一个叫做[卯十二 非无想]非无想,如果加三个字就更清楚了,“非无恩爱之想”,非无恩爱之想。【由因世界,怨平声害轮回,杀颠倒故,和合怪成,八万四千,食父母想。如是故有,非无想相,无想羯南,流转国土。如土枭等,附块为儿,及破镜鸟,以毒树果,抱为其子。子成父母皆遭其食,其类充塞。】这个地方有好几个错误。一句一句来告诉大家,问题出在哪里,或者漏掉哪一个字。由因世界,这个(怨)念平音,就是念yuān,yuān,内心痛苦,没有办法申诉,怨气,含怨。怨(平声)害轮回,就是你杀害我,我杀害你,乃至于至亲,还是把他干掉。就像现在也是一样,小孩子管不着,妈妈多讲两句话,爸爸、妈妈统统杀掉,很可怕的。所以爸爸、妈妈现在就告诉儿子:你要怎么样都没关系,你不要杀我就好。现在的社会实在是糟糕,不过那个还是少数。
因为杀,成颠倒的妄想性,和合怪成,八万四千,譬喻很多。食父母想,把父母都吃掉。如是故有,非无想相,底下还要加一个“非”,非无想羯南,就成胎了。非无想相,少一个字,非无想羯南,因为这个翻译简略了,少一个字,少一个字,意思就差很多,所以非无想相,非无想羯南,加一个“非”,这样才是正确的。流转国土。如土枭等,土枭是一种鸟,这种枭鸟非常凶猛,它捕食小的昆虫,或者是更小的鸟类来吃,那么土枭这种鸟,这种枭鸟的蛋孵化出来以后,它就用土块慢慢造成一个窝,给儿子有温暖的家,就表示对儿子非常好,负这个土块给儿子,但是,等到它长大以后,小鸟愈长愈大,比父母亲更大更壮,就把父亲吃掉,把母亲吃掉,所以枭鸟名叫做食母,把自己的母亲吃掉,那母亲是为它打点,负土块给这个儿子,对儿子很好,但是儿子反过来把妈妈吃掉。
以及破镜鸟,在座诸位!这个破镜不是一种鸟,它是一种兽,没有这个鸟的,所以把“鸟”字划X,它是一种野兽,没有破镜这种鸟;是兽。这个翻译的人写这样是错误,还有那个“镜”,不是镜子的镜,师父已经讲过了,它的左边是犬部,镜子那个金(部首)要改成犬部(新版已更正),叫做破獍兽;破獍兽。这个破獍兽,“鸟”要改成野兽的兽,那个镜也要改成犬部。以毒树之果,用毒树的果子,当然那个果子可以吃。抱为其子,就是摘取、摘起来,用爪子或者是用嘴巴叼着,给它的儿子吃,这个儿子成长以后,怎么样子?而父母都遭到,(被)那个儿子吃掉,这个野兽吃掉它的父母亲。其类充塞,所以非无想是很可怕的。
看左边![此非无想一类。原为怀怨抱恨,图害而来,怨结莫释,故有轮回。]那么你就知道说,我们有时候很想生一个孝子,结果生到一个不孝子。这个不孝子,每天为非作歹,气身汝命(台语),没有一时一刻,能够让父母亲感到温暖,气身汝命就是气身汝命(台语),这个不解释,外省人听不懂,气身汝命(台语)就是让你气急败坏。因此,你结婚,期盼有一个好的儿子,却生了一个不孝的儿子,但是有时候生到逆子,逆子,那父母亲的生命就不保了。要不到钱,放火烧房子,放火,阿公也烧死,阿妈也烧死,爸爸、妈妈统统烧死,嗑药磕太多了。
[杀颠倒属惑,杀心不止,杀业俱生,]杀心没办法停止,杀的业就俱生,业就是果报。杀心不止就是因,恶因,那么杀业俱生就是果报一定会现前。[反托至亲之父子,而行至怨之杀害,与慈悲忍辱之理相背,是颠倒之惑][和合怪成,八万四千,食父母想:此依惑起业。怪者,怪诞,出人意外,罕见罕闻之事。父母至亲,竟敢吞食,逆天背理,灭伦乱常,故名和合怪成,食父母想,即业也。 如是故有,非无想相,无想羯南,]就是非无想羯南,[流转国土:此依因感果之相,必由前世受人至恩至爱,反而负恩仇害,怨对相值,报此仇恨,故有此生,非无想相,无想羯南者:初抱为其子,]把它的儿子抱好,为什么?这个抱的意思就是养育的意思。刚开始养育它的儿子,并不能说[非无恩爱之想,后父母竟遭其食,恩爱断绝,是为无想。]所以,有时候,父母亲被儿子气得半死的时候,每次都会讲这一句话:我若知道你是个逆子,早就勒死你,留你在世间祸世、垃圾!这句话,师妈也曾念过。有时候,我们讲几句话,稍微重一点,她每次都是用这一句。
[出乎意外,流转国土,如土枭等,附土块以为儿,及破獍兽,以毒树果,抱为其子,]就是养育。[子成父母皆遭其食,此虽报怨,实属逆罪。]所以现在的人那个口号,变成跟以前的口号不一样,以前的口号是“养儿防老”,现在的口号,台湾人的口号刚好相反,“养子义务,不孝应该。”这样内心比较不会那么难过,“养子义务,不孝应该。”是不是?所以也不是说,你这个法师,每一个法师,你所剃度的每一个徒弟,心都能够跟你完全相应,现在要看开一点,只要他不拿刀来杀师父,这个徒弟算不错啦!算不错啦!
[按《史记孝武本纪》云:祠黄帝用一枭,一破獍。]祠就是祭祀,祭祀黄帝的,就用这个枭鸟和一个破獍兽。[孟康注曰:枭鸟名食母,破獍兽名食父。黄帝欲绝其类,使百祠皆用之。今云破獍鸟,恐译人之误。《述异记》云:破獍状如虎豹而小,始生还食其母,此与孟康注,食父食母,又一不同也,录以待考。]等待考证。反正这个世间就是有一类,至亲互相残害的。 [初别列类生竟。][寅二 勒成名数] [是名众生,十二种类。] [辛初 示染缘起遍成轮回竟] 翻过来!底下,以上是示染缘起的,就变成六道轮回十二类生。[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七终]
那么,翻过来,1134,那么现在1134,这个是碰到好的因缘,净的因缘,学佛了。 [辛二 示净缘起历成诸位(分四)]历成诸位。这个是[壬初 正答因果诸位 二 结显清净修法 三 推重初心劝进 四 判决邪正令解] 底下,[壬初分十 癸初 渐次三位 二 干慧一位 三 十信十位 四 十住十位 五 十行十位 六 十向十位 七 四加四位 八 十地十位 九 等觉一位 十 妙觉一位] 在座诸位!要有一个概念,就是每一本经典,对这个判教,菩萨阶位的判教,是有所不同的,这一点特别的提醒大家,不是所有的经典判的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[癸初分三 子初 结前开后 二 立位翻染 三 示所立位 今初] 诸位看左边的经文:【阿难!如是众生,一一类中,亦各各具十二颠倒。犹如捏目,乱华发生。】阿难,不只是这样子喔!如是众生,每一类的众生,也各各具十二种颠倒。也就是说:他显现出来的相,是显性的,可是他还有隐藏的种子。譬如说人,人的种子,心中八识田中的种子,还隐藏着十二类生颠倒的种子,这是隐性的种子。犹如捏目,乱华发生,就像我们眼睛,捏了一个目,看见空中有花,乱华发生。[此明真如不变之体,能随缘成染成净。前约无明熏真如,而成染用,]若碰到不好的,[为颠倒十二类生;此约真如熏无明,而成净用,]所以,一个人,你看,可以变成佛,也可以变成阿鼻地狱的众生,也可以变成畜生。[为单复六十圣位。]单、复六十,后面会讲到六十圣位。
诸位!诸位看1192,1192先看注解,单跟复是什么意思?如是,指始从干慧,终至妙觉,重重单复十二,方能穷尽,妙觉果位。单七者谓:一名一位为单。譬如说:干慧地、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、等就是等觉、妙就是妙觉,所以,干、暖、顶、忍、世、等,这个都是一名一位的单。那么复的有五个,谓一名十位为复,多数叫做复,譬如说: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之五者。复的有五,单的有七,以其单有七重,复有五重,故言重重单复十二也。听得懂吗?翻过来![为单复六十圣位。] [故呼阿难,而告之曰:如是十二类众生,一一类中,亦各各具十二颠倒,此即互具也。以类生之众生,心中妄种皆具,]一则现起,起现行,[一则现起,名事造,][余则冥伏,]就是潜藏的种子,我们称为隐性,起现行叫做显性,那么冥伏就是隐性,隐瞒起来,待将来发芽,[名理具。][总括种现互具,]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,是互具的,[应有一百四十四颠倒。]不管他怎么样颠倒,总是一个譬喻就可以解决的。
[犹如捏目,乱华发生者:]所有的众生,都是因为迷了真如本性,[此举喻显妄,以真心喻目;一念妄动喻捏目;乱华发生,喻十二类生,各互具颠倒。然清净目观晴明空,本无空华,]空中本来就没有花,是因为眼睛出了毛病。我们今天看了十二类生,是因为我们真如本性没有开发,如果开发了真如本性,就会像六祖讲的:本来无一物。十二类生全部都是空无自性,不可得,[因捏成有,放手元真。]因为你妄动,就妄动、妄执、妄分别,那么就认为有这个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、我相、人相、寿者相,十二类生就统统有。要放手,就体悟到诸法空无自性,体不可得,那么第一义谛大空显现,放手就是放下,就看到本来面目。
【颠倒妙圆,真净明心,具足如斯,虚妄乱想。】 [颠倒二字,指喻中虚妄种现,一百四十四颠倒,但由一心本真,故即具足众妄。]妙就是不变之体,[妙,指不变之体;圆,指随缘之用。]所以,我们做人要圆满,佛教这个圆融、圆满是很重要的,不伤人。为什么叫做圆?圆就是没角,没有棱棱角角的就不会伤人。所以讲话都是棱角,这就是会伤人。一个人讲话棱棱角角的,到最后,人家会一个个跑光光。讲话很圆融、很圆满,他就不会伤人。[虽随缘而不变,曰真净,虽不变而随缘,曰真明,此全体大用。本来妙圆真心,合喻中目字,颠倒,即是一念妄动,合喻中捏字。]一捏就变无明了,一动念,我们的真如就变无明了。
[具足如斯,虚妄乱想者:由一念妄动,本无实体,虽无体本空,而迷位现有,]我们现在看起来,什么统统有,好像有那么一回事,不知道现在正是在作梦时刻。[故曰具足如斯,虚妄乱想;合喻中乱华发生。是则无边生死,毕竟妄想元空,]诸位!为什么叫无边生死?如果我们今天真的没有学佛,你跑不掉的,如果我没有学佛,也会很惨的。就像昨天报导的,阿里山,阿里山昨天多少人去赏樱?多少人?去两万多人,开车去,塞三个钟头,堵......堵到阿里山,然后再看几株樱花,再照几张相,再开车下来,再堵三个小时,这样堵六个小时。众生如果没有学佛,他就是这样一直照相,一直看,一直看,生命就一直慢慢的减少,一直慢慢的减少,是不是?那如果说你开悟了,你到阿里山去就不一样了,一看到花开,你就知道,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,花非花,对不对?这个花,体性本空,是如来藏所显现的,原来这个樱花是我们本性的东西,有看等于没有看,没有看,方便看,再怎么看,还是毕竟空,毕竟空,还是随缘看。
有一个没学佛的说:话都是你们在讲的。(师笑)我这样跟他解释,他听不下去。他说:话都是你们在讲的。那有什么办法呢?他对这个不能体会。所以说,心往外求的东西,那就不是真实,往内观的东西,自心性显露出来的,那个就是东西。所以我们内心,没有开展清净自性,想要建立幸福、快乐的日子,是绝对不可能的,因为我们一辈子,都一定会去求。毕竟妄想元(本来)空,[而净明真心,体本自若;则返妄归真,转凡成圣,复何难哉?][初结前开后竟。]
[子二 立位翻染] 底下,【汝今修证,佛三摩地,于是本因,元所乱想,立三渐次,方得除灭。】解释一下。如今修证佛的三昧、三摩地,于是本因,本因,于是最初的一念,这个本来诸妄之因。“本因”就是最初一念,本来诸妄之因。元所,就是本来所起的这个乱想,原来所起的乱想。然后立这个三渐次,有这个渐次就是说一步一步,修行是点滴的工夫,就是一步一步来,方得除灭。1136,[此法说。云:汝今要得真修实证,五十五位,直至妙觉,究竟成佛。]为什么讲五十五位呢?因为除掉前面的三渐次,三渐次就是还没开始,然后除掉后面的一个妙觉,妙觉已经到家了,所以这五十五位就是还在路上,所以,三渐次、干慧地,加信、住、行、向、地的五十位,再加等觉,就是五十五位。所以论五十五位,就是除掉前面的三渐次,除掉后面的妙觉,是中间,还在路中,叫做五十五位。讲六十位次,是全部都列进去。[所得之妙三摩地者,亦是不难之事。]
[三摩地:指耳根三昧,圆教初住,](位),破无明[分修分证。位位有果有因,有因有果;前位修因,此位证果;此位复修因,后位复证果。]就是每一个位当中,因具足有果,果又作为下一位的因。[至此无功用道,中中流入,妙觉果海,为满修满证。《正脉》科为]判为[正答因果诸位。此云因果,有纵有夺,]纵就是放轻松一点来谈,([若纵之,])[则前前皆为后后之因,后后俱为前前之果;若夺之,]夺之就是不准你这样讲,严格来说[则惟佛为果,而等觉以前皆因也。故知旧注于此判证,而不言修,非为确论矣!]不是很正确的论点。[于是本因者:指最初一念妄动,为本来诸妄之因,如前文喻捏。元所乱想者:于本来所起之颠倒乱想,种现互具,如前乱华发生,空元无华,因捏妄现,所现非实。而颠倒妄想所起之处,究竟不离真常之心,故于此建立三种渐次,方得妄想销除,颠倒殒灭,翻染成净,则诸圣位,亦从此成立。不是说三渐次位,尽能除灭,必三渐次后,历位修断,方得种习俱尽耳。]
【如净器中,除去毒蜜,以诸汤水,并杂灰香,洗涤其器,后贮甘露。】这一句都是表法的。先解释“如净器中”,如果有一个干净的器具,你想要拥有一个干净的器具,那你就必须去除里面所有的毒蜜,这个喝了以后会死人的,同时去除、倒掉,就是倒掉我们恶劣的习气,无始劫来的杀、盗、淫、妄,这些不好的种子。以诸汤水,“汤水”就是滚烫的意思,用滚烫的水,这样可以消毒。那么用滚烫的汤水,是什么意思?意思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如水,定如水,一个人修定的时候,他的心中就像拥有甘露水,所以用这个圆通中的定水,等于就是滚烫的水,把那个毒蜜除掉。我们用圆通中的定力之水,洗涤器中的毒蜜。并杂灰香,“灰香”是譬喻圆通中之慧,前面汤水是譬喻定,圆通中的定,这个灰香,更进一步,比喻圆通当中的智慧,灰香。洗涤其器,后贮甘露,这个器具洗干净了,意思就是最后可以放甘露了,意思就是佛果最后的清净心,就像无上的甘露法味一样,而贮佛果的最上甘露法味,是这个意思。
[净器者:本元净之器,喻根中所具,不生不灭,如来藏性,清净本然,全体大用也。除去毒蜜者:喻除助因、刳正性、违现业也。汤水,喻圆通中定。灰香,喻圆通中慧。洗涤其器者:喻毒蜜虽除,气息尚在,必以定慧洗涤,种习俱尽,然后方可贮甘露也。净器虽盛毒蜜,其体本来不变,故除毒洗涤,堪贮甘露;喻佛果清净心中,堪承最上法味也。二立位翻染竟。]
底下,1137中间经文, [子三 示所立位 分二 丑初 征起列名 二 别释其相 今初] 【云何名为三种渐次:一者修习,除其助因;二者真修,刳其正性;三者增进,违其现业。】如果这个再加几个字,就看得很清楚。说:云何名为三渐次?一者修习,修习的习字后面加四个字:耳根圆通。那就知道说:喔!原来修习耳根圆通要先除去五辛,除去助恶之因。所以这个修习后面如果不加耳根圆通,怎么会写两个字修习?一者修习,修习什么?就接着前面,前面讲的,修习耳根圆通,要先除掉五辛,叫做助恶之因。二者真修,进入真修的状态。刳kū其正性,刳就是挖,除掉、剔除杀、盗、淫、妄,其正性,正恶之性,正是恶业之性。所以这个正性,刚好和你想像的相反,你以为正性是佛性吗?这里讲的正性,正是恶业之性,罪重的,杀、盗、淫、妄。三者增进,违其现业,违就是破坏,那么现业就是六根奔向六尘,拼命的造业,拼命的造业。所以现在要反闻闻自性,性成就无上道。
[前二句征起,后乃列名。此总标三种渐次者,正明修三摩地,入道之先锋也。]这个[列名中六句,皆上修下断意。谓第一欲修习耳根圆通,必要先除助因。助因者:五辛乃助恶之因。第二欲决定真修者:必要先刳正性。正性者:淫、杀、盗、妄,正是性业之罪,]诸位!这个性业,就是不管你受戒、不受戒,一定都是不好的,性者,定也,就是你今天纵然有出家、没出家,或者是没学佛,只要犯了杀、盗、淫、妄,就是一定有罪,就是不好的,叫做性业。所以性业不论出家跟在家,也不论有学佛、没学佛。简单直接讲就是,造了这个恶业就一定要负因果,简单讲就是这样子,叫做性业之罪。[当要刳而空之。第三欲增进圣位者:必要先违现业,现业者,以根奔尘,为现在惑业,又感将来生死苦报,当要违而离之。][然此三者,前二惟戒,均属助行,后一定慧,乃为正修。所以从凡至圣,从因至果,莫不皆依正助熏修。则知三渐次,为能增进,五十五位,为所增进。故后结云:如是则以三增进故,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者是也。初征起列名竟。]
1138中间的经文, [丑二 别释其相 分三 卯初 征名依食断辛 二 深明贪辛过患 三 结名第一增进 今初]【云何助因?阿难!如是世界,十二类生,不能自全,依四食住。所谓:段食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。是故佛说:一切众生,皆依食住。】解释一下。云何助因?也就是助恶之因。助的后面如果加一个恶,那就更清楚了。云何助恶因?帮助恶业之因。阿难!如是世界,十二类生,不能自全,意思就是说:这十二类生不吃饭没办法保全生命,全就是存在生命,你要不吃,这个生命保不住的,叫做不能自全,一定要依靠饮食。全就是保,保住生命,你不吃饭,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,一定要吃。依四食而住,所谓:段食,就是像人类一样,要煮饭、煮菜,一定要切一段、一段......的,蔬菜、水果也是一样,切一段一段一段的。你看我们厨房,刀子,你看!拿来,煮食的时候,要煮以前,一定是切一段一段的,切切......叫做段食。那么另外一种解释是一段一段的食,就是说:我现在中午吃完了,休息,再来就是晚上吃。有的人过午不食,有的人再隔一段时间,早餐吃(中餐、晚餐吃),也有的人把段食作这样的解释。同时告诉诸位,一般是说把它切成段来食,这个一般的解释是这样,但也有人把它解释作,一段一段是吃了以后休息一下,这个就比较不符合经典的意思。
触食,就是接触而食,像鬼神,拜拜一触到那个味,触气而饱,就饱了。那么这个思食,就是禅思为食,有的人在这个禅天里面,不是吃饭的,在色界里面不需要吃饭,他用禅定、禅思为食,当作食物。那么识食,那就更高一层了,叫做无色界天,用这个识,微细的识的定,来当作是饮食,他也不需要像我们粗糙的欲界,要吃东西才会饱,所以在色界的四禅天,无色界的四空天,都没有饮食,都只是在心灵里面、定里面的满足,这种状态。
其实吃饭非常麻烦,所以我也是希望赶快去极乐世界,这吃饭真的很麻烦,非常非常的浪费时间,还要去买菜,买菜啊!还要慢慢的来切、切......,搞......搞了很久,是不是?好几个钟头,来,开动,十五分钟就干光光。哎呀!人类为什么会生在这个麻烦的娑婆世界呢?这个真的就是业,我觉得吃饭非常麻烦,是不是有一个国度可以不要吃饭的,是不是?一想到这个极乐世界,思食得食,思衣得衣,这极乐世界是用想的,我要想什么,就摆在前面,哎呀!这个多好。不用买菜,不用煮,用想的,饭菜一桌,像云南省,如果我到极乐世界,我一定要像云南省,你们看过云南省的长桌没有?很长很长,排得很长的桌子,很多的菜,对不对?我到极乐世界去,我一定要这样观想,来请大家吃饭,观想整排的,东西可多了。所以,我们生长在这个娑婆世界,真的很累,为了这个吃,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,真的很累。是故佛说:一切众生,皆依食住。
看注解: [初句征起,下明类生,依食而住。求三摩提者,当断五辛,此别详助因,为助成恶业之因,下教依食而住。阿难如是世界,十二类众生,不能自全形命,要依四食,]不吃就会死,所以不能保全自己。[方得住持,非同法性身人,则不须食也。]在座诸位!所以你现在也不要说立刻就要断食一个礼拜,不要学弘一律师,一个礼拜、两个礼拜、三个礼拜,我不吃,怎么样子,这个不是佛法,佛法不是这样。万一!诸位!圣人有圣人的修行方式,圣人的禅定工夫够,少许的食物就可以过日子,凡夫用凡夫的角度来解决,你现在如果觉得自己是凡夫俗子,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饿七,动不动就打二个礼拜不吃饭,这个不是佛法。你现在是凡夫,如果你禅定的工夫,慢慢慢慢的增加,慢慢增加,像古德,有人一坐,入定四十九天不需要吃东西,所以凡夫有凡夫的生活方式,圣人有圣人的生活方式,不一样的,你没有那个禅定的工夫,这样会搞到胃溃疡、胃食道逆流、胃酸过多,对不对?这样不好。[是食为界内众生,身命与慧命,安危所系,而修习者,应知检择也。] [四食者:欲界人天、修罗及畜生段食,所餐饮食,必有形段故。]那么师父刚刚讲就是要切一段一段。
【鬼神触食,凡遇饮食,但触其气也。】[色界禅天思食,禅天无饮食,但以禅思为食,非思饮食。]不是思,就是不是想要饮食叫做思食,不是这个意思。非思饮食并不是说,想要去吃饮食叫做思食,是以禅思为食。那么这个[无色界,]就更高了,以识为食,识的意思,就含有定的意思。诸位!要有一个共识,在四空天里面,识的定消失,命就没有,记得这一句话。在四空天用什么来延续他的生命?就是用定,这个定力消失,那么四空天的生命就结束,就是这个意思。[以识为食,既无形色,惟以识定续命,]注意看后面那个定,诸位!那个定不是圆定,是分别意识心暂时粗糙的给他降伏,还没有断,叫做识定续命。所以四空天那个定力一消失,生命就结束。[义言以识为食也。][此约胜者言。劣如地狱饿鬼,]那个饿鬼就更糟糕了,在座诸位!如果你到青海省去看,青海省那个湖很漂亮,是不是?人类到那个地方如果口渴的话,偶尔喝一下,青海省,那个一片的大草原,哎呀!那个水真的是干净,你可以弄一点水、几滴喝喝看。但是如果是鬼,饿鬼来看的话,那个是火,那个饿鬼舀水起来喝下去,肝肠寸断,烧烂掉。人,眼睛看起来是水,可是,饿鬼道看起来是火。
还有一种饿鬼道看起来更糟糕,那个水看起来像脓血,像我们流出来的血,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一样,福报不一样,人类的饮食非常好,对不对?但是这个如果没有经过持咒,这个水如果没有经过持咒、变食,或者把这个水转换成甘露,不持咒,饿鬼喝不到。要不然,你看那个蒙山,为什么要一直持咒?就是要变现让饿鬼可以喝得到,要不然这杯水你拿给饿鬼喝,没有用的,他喝不到的,是不是?因为他福报不够。因此,每一个人的福德因缘都不够,有没有办法享受你的依报,这就看你的福德因缘。水很多啊!你到青海省去看那个湖多大?那水很多,可是你不能喝啊!是不是?有什么用?人类的福报就够了。所以同样一种东西,看起来,那是我们的福报,我们可以用,可是饿鬼道,因为业太重了。
还有一种叫做焰口鬼,嘴巴一张开,就所有的食物跟水统统烘干了,像烘干机一样,像放进微波炉一样,要吃,哗!就冒出火来了,喝不到!一天到晚很饿、很饿,却没办法!因为焰口鬼口一张开,火就冒出来,所有吃的东西统统烧焦,永远吃不到东西。还有一种叫做针口鬼,肚子很大,可是这个嘴很小很小,像蜜蜂一支针一样的要慢慢吸,你看!肚子那么大,需要饮食,可是嘴巴却一点点,用吸的,类似用很小很小的吸管放在嘴里,你去打过针嘛!你打过针就知道了,那个最小的小号的针,就是饿鬼的嘴巴,就是嗯......啧......(师拟吸食貌)吸了老半天,吸没两滴!没办法,对不对?如果这个饿鬼的嘴巴,像平常用的这个吸管,那就可好了,咕噜咕噜......哇!那很好了,它偏偏像针一样,叫做针口鬼。肚子很饿,可是那个嘴巴就像一根针,业报如是嘛!你怪谁呢?东西摆在前面,统统没办法吃,只能用看的。
所以在座诸位!要修福,也要修慧。很多人说:我听经闻法就好,我不修福,听经闻法的福就够了。诸位啊!不是这样子的。所以你有时间要布施时间,你有体力要布施体力,你有金钱要布施金钱,在佛法里面,只有一个能舍能够完成佛道,其他没有办法。有很多人对侵损常住不是很了解。例如说:他来到常住这个地方,每次就很挂碍,去女众的厕所里面上厕所,用了二张卫生纸。她就说:师父啊!我有没有侵损常住?这个念头一直挂着,变成负担。侵损常住不是这样。我告诉你,侵损常住,有一定的这个动念。哪一种状况叫做侵损常住?一、他发的是恶心,侵占以后不还给僧团。譬如说:有一个人来到文殊讲堂,他发的是恶心,他还不是很饿,不是贫穷的那个饿,是想:我就是要让你出家人没饭吃。然后就到厨房,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,就把整包米,我们赖以维生的那包米,带着就走,发恶心就是要让法师饿肚子,这个就真的是侵损常住,发的是这个心。
再来,如果说,有一帮的土匪来到文殊讲堂,把所有的比丘都绑起来,赶出去,为什么?那些人要占用所有的房间,床铺也不给法师睡,统统赶出去,你们去睡公园旁边,跟流浪汉关在一起、绑在一起,然后他在那边大摇大摆的,在僧团里这样睡,这个就叫做侵损常住。侵损常住不是说,你来常住用了二张卫生纸,喝了几口茶,每次就挂碍侵损常住,这个完全跟侵损常住是不一样的。有很多人来,住在这个文殊讲堂,法会期间出出入入,每次就是供养,供养一点,供养一点,要弥补常住,我说,你啊!你已经有布施了。他说:我怕我侵损常住。诸位!侵损常住不是这个意思。是发恶心去占有它,同时要让比丘没有饮食,没有卧具,同时不还给他,这样子,叫做侵损常住。要弄清楚这个,而不能随随便便自己定义因果,然后变成自己心里学佛的一个压力。
诸位!譬如说我们这些工作人员,有的住在文殊讲堂,他发的心是:我要护持正法。他发的是这个心,这跟侵损常住有什么关系?顶多就是,譬如说,他电灯一开,他忘记关了,这个会损福,会损这个人住在常住的福。譬如说,这个人太胖,打开冷气,房间打开冷气,对不对?出来的时候,突然忘记了,他也不叫做侵损常住,但是会损自己的福报。因为常住的电,是需要钱的,出来以后,就应该把所有的电灯、水、冷气统统关掉,这个就培自己的福报,住常住的就是这样子,这个也不叫做侵损常住,这个会折自己的福报。因此,住在常住的所有工作人员,他们发的都是护持正法,不是发着我要去破坏他,所以这个问题太严重了。为什么?每一个人都不晓得,哪一种定义叫做侵损常住,重点在发恶心,而真的去占有它。
还有一种,是真的很可恶的,像每一年水陆法会的时候,或者是农历年,我们都广播:三千佛、水陆,人多复杂,你贵重的东西就应该随身携带,外面的那一些扒手、偷窃的人,他会利用水陆法会,或者文殊讲堂三千佛(法会),人多的时候,混进来。因为有太多人掉东西了,那么师父一宣布,他来,偷不到东西,他就怎么样?去女众的厕所,你看多可恶,把所有的卫生棉统统塞进去,包括那个布也把它塞进去,让它不会通,不会通。啊!那奇怪了,说:师父啊!女众那个厕所好好的,为什么阻塞?那我去看,哇!真的,水全部都是淹起来,早期也有,中期也有,我们就去叫水电的来,想尽办法把它拿出来。我说:我一定要看它是什么东西。结果一堆的卫生棉,女用的东西,还有那个破烂的衣服,就硬塞、硬塞,塞进去,把我们整捆卫生纸统统放进去,这个就真的是发恶心侵损常住,你没有得罪她,她只是没有偷到东西,但是因为我们没看到,到底是谁?这个最困难的就是厕所,你也不能用一个摄影机,人家在上厕所,你用一个摄影机,很快就会被告到“头壳长虱子”,对不对?(未完)
楞严经讲解300:为了这个很长远的菩提之路,在家饮食营养一定要自己均衡
楞严经讲解301:在如来像前承佛威神力,舍少部分之身以偿宿债之微因求取忏悔灭罪
楞严经讲解302:八识田的种子在梦中会幻化出来,梦中遇到恶境界会念佛念咒就是真的功夫
楞严经讲解303:出家众每天忙于法会说是在度众生,其实跟了生死,跟道都没有关系
楞严经讲解305:楞严神咒详释:第一会有如调兵遣将布置部队,第二会一声号令下开始突袭
楞严经讲解306:会招感鬼神大部份是身口意不净,所以要全力的护净,一心持净戒
楞严经讲解307:生病的时候拿那个药和一杯水念楞严咒七遍后,水跟药给病人喝
楞严经讲解308:在阴间里面最胜、最尊重的是佛教,很尊敬学佛的人
楞严经讲解309:十方如来所有的功德都给这个持楞严咒的人、佩带楞严咒轮的人
楞严经讲解310:持咒并不能令你于犯戒有豁免权,持咒灭罪是指灭发心持咒之前的旧业
楞严经讲解311:我们今生今世有因缘来听闻到这个佛法,希望大家不要缺席
楞严经讲解312:修习一除恶因要断五辛,二要断婬杀盗妄,三破坏六根不去攀缘六尘
楞严经讲解313:修行人不了解真如自性最痛苦,用功也不对,不用功更不对
楞严经讲解314:要很小心,有这反覆无常的个性、情绪的人很容易堕落化生